新加坡政府再次出手调控私人住宅市场,从即日起,购入私宅的业主必须遵守更长的持有期规定,若在持有期内转售,还需支付更高的卖方印花税(Seller’s Stamp Duty,简称SSD),以进一步遏制短期投机行为,稳定房地产市场。
根据新加坡国家发展部、财政部及金融管理局7月3日深夜发布的联合声明,新规将卖方印花税的房屋持有期从原本的三年延长至四年,恢复至2017年调整前的水平。与此同时,各持有期阶段的税率也上调四个百分点。
具体来说,若业主在购房一年内转售住宅单位,将被征收16%的卖方印花税。若在一年至两年内转售,税率为12%;在两年至三年之间出售,则需缴纳8%;三年至四年期间则为4%。只有在持有期超过四年后出售,才无需缴纳卖方印花税。
这项新措施适用于2025年7月4日凌晨零时起购入的新加坡住宅房地产单位。至于政府组屋(HDB)屋主,由于他们已须遵守最低居住年限(Minimum Occupation Period),因此基本不受影响。
新加坡政府指出,近年来私宅在短期内被转售的情况显著上升,尤其是尚未完工的楼花项目(sub-sale)交易活跃,短期炒作风险增加。因此,有必要加强监管,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卖方印花税制度自2010年2月起实施,当时主要是为了抑制短期买卖带来的炒风,确保房价反映市场真实需求。政策从未针对购房自住者或长期投资者。
2010年8月起,新加坡政府将SSD持有期延长至三年,2011年再进一步延至四年;2017年则有所放宽,将持有期缩短至三年,并下调税率。而此次则是再次收紧规定,以应对当前市场的新情况。
根据新加坡国内税务局的规定,在计算卖方印花税时,会以房地产的实际成交价格与出售当天的市场估值中较高者作为计税基础。
事实上,早在今年初,市场上已有声音预测,新加坡房地产价格若持续飙升,政府极可能重启调控工具,如提高卖方印花税等,以稳定整体市场情绪和长期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