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加坡在推动终身学习和技能提升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根据教育部数据,2023年在本地大专学府修读持续教育与培训课程(CET)的学员达到约18万8000人,较2020年增长了40%。这一数字已是传统职前教育学生人数的三倍多,展现了新加坡成人学习氛围的蓬勃发展。
为帮助处于职涯中期的工作者转型或掌握新兴技能,新加坡的理工学院和大学在今年为“技能创前程职业转换计划”(SkillsFuture Career
Transition Programme)推出了54门新课程,内容涵盖人工智能、沉浸式体验设计、食品服务与数据分析等多个前沿领域。
在7月12日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举行的“技能创前程节”上,教育部兼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高级政务部长强调,大专学府不再仅仅是年轻学生的职前训练基地,而是肩负起终身学习支柱的角色。随着职场环境不断变化,个体在毕业后仍需不断提升技能,以维持长远的就业竞争力。他表示欣见本地大专学府已将持续教育作为核心使命之一,并持续拓展课程形式,如推出微型证书、工读结合等多元化学习模式,满足不同阶段学习者的需求。
根据精深技能发展局(SkillsFuture Singapore)发布的2024年度报告,去年共有约55万5000人参与该局资助的培训课程。其中,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及数码营销成为最受欢迎的三大课程,凸显新加坡社会在数码化浪潮下的技能转型趋势。
在“技能创前程职业转换计划”下,40岁及以上的新加坡公民可获得高达90%的学费资助,亦可使用最高4000元的培训补助金。同时,选择全日制课程的学员还能申请职涯中期津贴,进一步降低转型成本。
目前,新加坡各大专院校共提供超过1200项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培训项目,并与企业合作推动AI技能普及。部长指出,人工智能发展迅速,教育体系不应期望学生在入职前就掌握一生所需知识,学府必须灵活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时反映行业变化,尤其是AI相关教材。
国大校长也表示,学校正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并开发内部AI工具,提升行政效率,同时持续开办涵盖不同深度的AI课程,包括硕士学位项目,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
新加坡“技能创前程”计划自推出以来已走过十年,未来将继续深化与大专学府、企业的合作,构建更强大、敏捷的终身学习生态体系,为公民应对数码化与AI时代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