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新加坡老旧组屋市场:价格增幅放缓,需求变化明显

作者: 阅读:
时间:2025-09-04

新加坡:近300座在1960年代落成的组屋正进入99年地契的最后30年。过去一年,这类老旧组屋转售价虽持稳,但与屋龄较短、价格持续走高的单位相比,“老年”组屋未来的走势仍不明确。受访房地产分析师对老旧组屋价格趋势看法不一。

数据显示,这些1960年前建造的组屋中位数要价在今年7月为37万5000元,较一年前仅上涨1.6%,远低于整体转售市场10.3%的涨幅。在租赁方面,老组屋多为房间出租,平均月租约1100元。

有分析指出,这些老旧组屋转售房源的点击量同比下降约28%,跌幅明显高于整体组屋市场。

然而,并非所有数据显示老旧组屋行情不乐观。研究数据显示,1960年代组屋在今年第二季的平均转售价为36万8063元,环比上涨5.1%,涨幅高于大部分年代的组屋。分析认为,至少40年屋龄的组屋在2014年至2024年的中位数价格涨幅达31.2%,超过10年以下新组屋20.8%的涨幅。

有分析认为,老旧组屋的转售价还未达到停滞期。根据过去10年的数据,至少40年屋龄的组屋价格增长31.2%,涨幅甚至高于屋龄10年以下的单位(20.8%)。不过,从成交量来看,对年轻组屋需求的增长(608.1%)比老旧组屋(488.1%)更快,部分原因是越来越多年轻夫妇在达到最低居住年限后转售,以升级私人住宅。

有专家指出,鉴于选择性整体重建计划(SERS)只适用于少部分旧组屋,更多在1970和1980年代落成的单位,如今已超过45年屋龄,并将继续老化。“新建组屋将与这些较早落成的单位一起进入市场。”

专家强调,旧组屋往往靠近市中心和便利设施,因此在屋契贬值(lease
decay)效应尚未显现前,需求会维持强劲。在优越地段,旧组屋仍会有活跃交易,对于消费需求高于投资需求的买家来说,这些单位也更为实惠。

有研究指出,1960年代组屋在今年第一季至第二季平均转售价上升5.1%,但需求相对局限,主要集中在同一组屋区想要换成更小单位的年长住户,或收入较低的买家。随着屋龄增加,买家群体会收窄,不过政府的改善计划能维持组屋的宜居性。即将推行的自愿提早重建计划(VERS)能为旧组屋区更新提供长期路径,但能否有效落实,则取决于居民共识。

有分析认为:“VERS能够以有计划的顺序有效推动城镇更新,在2030年代上半期启动,将为规划与资源分配预留充足时间,帮助维持较老组屋区的活力与价值。”

相关推荐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