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6日起,由新加坡牵头推动修订的国际民航组织新标准正式生效,为全球多个机场的周边建筑高度限制带来突破性调整。新条例的实施,将使新加坡樟宜机场与实里达机场附近的土地开发潜力获得显著提升。
按照新规,新加坡机场周边住宅楼可增建最多15层,工业及商业建筑也可增加高达九层。这意味着机场附近的地段将得以更高密度地利用,不仅提升城市整体空间效率,也为本地房地产与基础设施发展注入新动能。
新加坡民航局指出,这项被称为“障碍物限制面标准与建议措施”的新标准,允许各国根据具体机场飞行运作模式,精细化管理周边空域。在确保飞行安全的前提下,释放土地开发潜力,将为像新加坡这样土地资源紧张的国家带来直接利好。
根据旧规,民用机场周边半径4公里范围内的建筑物一般不得高于45米,相当于15层组屋的高度。新条例放宽后,城市规划单位可依据地段实际条件进一步研究建筑高度与开发密度,综合考量基础设施承载力与居住品质,拟定具体实施方案。
此次修订是由国际民航组织下属的障碍物限制面工作小组主导推进。新加坡自2017年起担任该小组主席,积极协调国际各方意见,引入飞行导航科技的最新成果,并历时十年完成推动,最终在今年3月获得193个成员国一致通过。
民航局表示,新标准不仅对全球航空城市具有深远意义,对新加坡尤其重要。作为一个城市国家,新加坡在有限土地条件下,必须不断优化空间规划与使用效率。此次条例更新正好为本地未来的发展预留更多可能性,也体现新加坡在全球事务中的积极角色与务实贡献。
本地房地产分析人士指出,仅限高放宽尚不足以带动实际开发,还需同步调整容积率(plot ratio),进一步提升开发强度。尤其是在靠近樟宜和实里达机场的区域,例如淡滨尼、白沙、勿洛、盛港、义顺及杨厝港等地,未来可能因重建潜力而迎来新一轮价值提升。
专家表示,一些楼层较低的老旧公寓若能在新规则下增建楼层,其集体出售与重建吸引力将显著增强,推动新加坡城市更新与住房优化。而在实质开发启动前,还需政府完善配套规划,例如改善交通系统、增加教育资源、扩展零售服务等,以支撑高密度发展。
新加坡此次在推动全球航空规则更新中扮演关键角色,凸显其在国际民航领域的影响力。这不仅展示了新加坡在多边合作中的领导力,也再次印证了其以专业能力服务全球的国家定位。